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

2008-12-31 咪咪年度精選集

咪咪即將要去宜蘭生活了,來個2008年回顧吧!

[鐵牢下的日子?]


[冬天的陽光在淡水,咪咪有些憂鬱]


[這是什麼狀況]


[路人甲:這隻狗很會擺pose]


[咪咪又在憂鬱了]


[咪咪的新髮型,左邊數來依次是豆腐、暴怒的小白]


[咪咪吐舌頭]


[有時發瘋的咪咪,跳到籠子上面]

媽媽煮的

每次和老婆回娘家,岳母總是餐餐準備豐富的菜餚,像是滷牛肉、燉羊肉這些是一定有的,因為我和老婆都怕冷,這些菜都是要幫我們進補的。

最近還有全雞燉雞精,這過程非常費時(在我的記憶當中依稀嘗過這樣的味道),一整隻雞只煮出不到一碗公的雞湯,喝碗雞湯整個人都熱起來了,在這裡謝謝媽媽的辛苦。

[五顏六色的佳餚I]


[五顏六色的佳餚II]

2008年10月31日 星期五

新增投影片功能

[10/31] 使用Blogger內建的小工具。

Nikon Coolscan 4000ED and Windows Vista

延續Nikon D70 and Windows Vista中提到的問題,Nikon Scan在Vista中有相對應的版本Nikon Scan 4.0.3 Full Version - Windows,而且這個版本只能在Vista下使用,這次提供帳號和掃描器序號即可下載。

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

Nikon D70 and Windows Vista

(建構中...)

這一陣子荷包大失血,為了紀錄生活的精彩點滴,老婆居然自己提議要買DV,於是我們有了JVC GZ-HD30。我也開始灌輸老婆需要功能強大的設備來處理DV的資料,於是我們又有了ASUS G1Sn。

原本以為一切就緒,處理相片應該也是沒有問題的。沒想到在安裝D70附的PictureProject時,Vista居然沒有支援,頓時之間覺得我的D70成了Vista孤兒。網路上搜尋的結果,好像版本1.7.5的PictureProject可以支援Vista,可是搜尋可以下載的網站卻只找到1.7.6 Updater,這感覺有些奇怪,記得早期PictureProject的版本是可以下載的。於是開始找尋替代方案,發現PictureProject在Vista下似乎可以用Nikon Transfer + Nikon View NX取代。

新的程式使用者界面新穎許多,不過這也意味著需要一段適應期,初步的使用心得如下:
1) 檔案傳輸和影像處理分為兩個程式,不過在Nikon View NX中可以啟動Nikon Transfer。分為兩個程式似乎也有好處,這似乎意味著檔案傳輸和影像處理可以同時進行。
2) 可以查看圖片的ISO值,先前在PictureProject中看不到這項資訊。
3) 似乎少了自動增強(Auto Enhance)這個懶人功能。

我現在又有另外一個疑問了,會不會Nikon CoolScan 4000ED在Vista下也有類似的問題?

參考資料
[1] Nikon Transfer 1.2.0 完整版 – Windows
[2] Nikon View NX 1.2.0 完整版 – Windows

P.S.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,G1Sn居然給我發生blue screen (bugcheck 0x9F, BUCKET_ID: 0x9F_IMAGE_snp2uvc.sys),這支driver似乎是WebCam的,難怪我由S4回來時SmartLogon一直沒有影像。

2008年10月21日 星期二

悠閒的下午

[2008/09/07] 吃完午餐,緩緩地騎著機車到捷運站,坐上捷運,開始了在台北悠閒的下午...

捷運坐到了圓山站,和平常上班換搭公車不同,今天要和老婆漫步台北。出了捷運站過了玉門街,隨即來到了圓山公園,這裡有的是一大片草坪,你可以坐在涼椅上或是草坪上,輕鬆地看著嬉戲的小朋友或是散步的行人,也可以仰頭看天上的飛機準備降落在松山機場。

[景色I]


藍天、椰子樹、草坪,像極了國外的景象。

[景色II]


[景色III]


草坪的一邊是兒童樂園的入口。

[飛機飛過]


感覺好像夏威夷喔。

[感覺飛得更近了]


[建築物I]


這應該算是警察局後面。

圓山公園緊臨著兒童樂園,走著走著就來到兒童樂園了。

[建築物II]


這應該是兒童樂園的一個角落,長大後就沒有再去兒童樂園了。

[兒童樂園]


記得以前是叫兒童樂園的,現在稱作兒童育樂中心。

[有趣的坡道]


這個「之」字型坡道很特別,不知道是造型還是設計給腳踏車走的。

[中山橋?]


這不知道是不是還是稱作「中山橋」,每天搭公車到內湖都會經過這座橋。

過了地下道到了中山北路的另一頭,這裡是台北故事館、美術館和公園。

[台北故事館]


[台北市立美術館]


[牆上的花]


[美術館公園一隅I]


[特別的屋頂]


[很特別的空中走廊]


看到那特別屋頂的全貌了嗎?這裡的建築富有立體感,從不同的高度會有不同的視野。

[我和老婆]


[我挨了一腳]


我和老婆無意間發現了地上的影子,於是我們開始玩起影子遊戲了。

[這不是狗,是迷你豬]


我們看到有人推著娃娃車在溜豬...

大部分的時間我們都在美術公園散步,接著我們繼續往士林的方向走。

[圓山飯店]


老婆我帶妳來圓山飯店了,說真的...我還沒有進去過ㄟ。

[劍潭公園]


沿著飯店旁邊的步道往下走,一下子就到了劍潭公園。這公園不是很大,卻是一直沿著中山北路旁綿延。

天色已晚,是該好好的飽餐一頓了,我們的下一站是士林夜市,這裡有不一樣的景色...人山人海。

2008年9月15日 星期一

北埔、峨眉湖

[2008/09/01] 今天星期一請假不上班,因為要帶老婆去趴趴走(我常常被唸都不帶她出去玩)。目的地是新竹的北埔和峨眉湖,這原本是上星期和乾媽討論的行程,可是因故取消,為了滿足儲存已久的興致,於是我們決定走這個行程。

新竹這個地方不熟,糊里糊塗的跟著GPS導航的指引,我們順利地來到了北埔,接下來的問題是要去拿那裡玩呢?沒有人潮的指引,原本列印出來的導覽圖[1]也忘了帶,我們開始想有哪些景點,除了北埔老街,印象必較深刻的是北埔冷泉,於是GPS重新規劃路線就往冷泉的方向去了。

[北埔冷泉]

北埔冷泉像是溪旁風景區的一個總稱,所以算是一個地名吧,詳細資料參考[2]。今天是星期一,所以沒有什麼遊客,路旁倒是有攤販在做生意,有人在釣魚也有人在烤肉,不過這似乎是非法的喔,請大家愛護河川和生態資源。

[冷泉吊橋]


吊橋似乎已經歷久失修,旁邊已經改搭一新式的水泥橋。

[冷泉冒泡]


這就是傳說中的冷泉嗎?不斷地由地底冒出來。

[溪魚]


[冷泉池]


這是泡冷泉的地方,走近一看水還蠻髒的。(後來上網看資料[2],有這樣的解釋:「故若您來北埔冷泉泡湯,又恰好剛清理完水池,在冷泉池尚未儲水完成溢流前,若看到水池表面有浮游雜物,尚屬正常現象並非水質有問題。」)

原本並不打算要來泡冷泉或是玩水的,所以這個景點也只是走馬看花而已,我們有點失望的回到北埔老街。

走在老街上我們還有點不太習慣,幾乎是沒有什麼遊客,少了一種熱鬧的氣氛,我們也發現了我們傾向一種以「人擠人」的方式去發現新的事物。

[客家板條]


午餐我們來到老街上的一間有傳統特色的餐廳,我們點了客家板條和薑絲大腸,這大腸酸中帶有一股騷味,還蠻下飯的。

[峨眉湖]


下一站我們來到峨眉湖,湖邊的視野真是不錯。不過我們到這邊時很多地方都在施工,常常車開一開又沒路了,這邊的馬路和步道並非環狀的,路邊的指標也不是很明顯,感覺規劃不是很好。開車太快、走路又太慢,下次有機會再來這邊騎腳踏車逛逛。

[富興國小I]


[富興國小II]


離開前我們經過了富興國小,圍牆外的裝飾還蠻特別的,維妙維肖地刻畫著小朋友在努力拔河,可惜中間的繩子斷了。

參考資料
[1] 北埔獅頭山國家風景區觀光導覽圖,http://www.beipu.org.tw/610.htm。(註:我總是覺得這地圖的北方標錯了,北方應該是圖面向下的方向)
[2] 北埔冷泉特色介紹,http://www.beipu.org.tw/104.htm。

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

Nikon AF DC-Nikkor 105mm f/2D

「鏡頭不怪不買?」...當時在選擇定焦鏡時似乎有這種傾向,除了焦段的考量之外,每支鏡頭似乎都要有它的個性。選擇50mm時,考量的是大光圈、畫質、便宜(AF 50mm f/1.8)﹔24mm似乎沒有什麼選擇,只考慮廣角焦段的需求(AF 24mm f/2.8)﹔28mm是手動二手鏡頭,當時被它的變形控制及20cm最短對焦距離所吸引(AIS 28mm f/2.8)。在考量105mm時,似乎只有兩個選擇:AF Micro及AF DC,在DC(Defocus Control)的吸引下,最後放棄了Micro鏡。

Defocus Control到底有多神奇呢?老實說很難由觀景窗看到差異性,我拍的sample也不夠多,還無法體會箇中奧秘。網路上找到一篇有系統的實驗請參考[1],DC功能所達到的差異性似乎是很細微的。

鏡頭除了光圈環之外,還多了Defocus Control ring,或者稱它做「散景控制環」。

[散景控制環]


散景控制環有兩個方向:「F」和「R」,「F」為前景深控制、「R」則為後景深控制,轉動時可以看到的明顯差異為鏡頭「最短對焦距離」的變化,「F」會使最短對焦距離變大、「R」會使最短對焦距離變小,這是我目前對於此功能的理解,也許增加了這個自由度,攝影者可以創造出更多的變化...還在體會:-)

Reference
[1] Defocus Control on the Nikon 105mm f/2D AF DC-Nikkor, http://www.stacken.kth.se/~maxz/defocuscontrol/

2008年8月16日 星期六

螢幕色溫校正

(Note: 本文不保證理論的正確性,純粹為個人的使用心得。)

因為要掃瞄底片,需要先校正電腦螢幕,好久以前買了Spyder2PRO,卻都沒有好好的研究如何使用,校正出來的結果常常讓我覺得與想像的不同,心中也充滿了許多問號。

今天老婆不在家,我又要開始找事情做了,於是把佈滿灰塵的「蜘蛛」再拿出來玩玩。

Spyder的應用程式寫得還蠻流暢的,大概是希望不懂色彩管理的人也能輕輕鬆鬆的校正螢幕,要設定的參數不多,可是不懂的話還真讓人不知道如何下手。我個人校正幾次的心得發現,只要瞭解自己想要的目標值:「Gamma值」和「色溫」,接下來的過程與結果大概也就能掌握了。

「Gamma值」:參考[1],這邊我也不做解釋(偷懶!),基於「某種程度上的理解」,我可以體會Spyder需要設定這個參數的意義。

「色溫」:這不只是設定值大小的考量,這和工作的環境有關。人類的視覺有一定的適應能力,一個白色的物體在不同色溫的光源下,感官會根據色溫調適並將其視為白色的。可是這是有極限的,我覺得在色溫4200K時,白紙還是有些泛黃的感覺。螢幕也有它的物理極限,過高或是過低的色溫也許無法呈現。環境光源的色溫也會影響,想想螢幕的色溫和環境不同時,人的視覺會往何處適應。

我書桌上使用3M博士燈,我很好奇它的色溫是多少,沒有可以直接測量的儀器,於是我用D70的實驗結果來對照,找出可能的色溫範圍。已知相機不同設定的色溫,每一個設定值使用相同的光圈快門對同一白色物體照相,Histogram中RGB分佈均勻的應該就是相近的色溫值。依照這樣的理論,過程中發現使用相機Preset校正出來的結果還蠻正確的。

[D70的實驗結果,Histogram from Picasa2,edited by PhotoCap4]


由圖得到,博士燈的色溫大概是4200K左右。先前提到在這個色溫下,我的眼睛已經無法調適,所以看到的物體也都有些泛黃。接著使用「Gamma=2.2」加上「色溫4500」為目標值,我的Notebook可以達到這樣的目標,一樣地看起來也是有泛黃的感覺。

螢幕校正的結果會產生裝置的ICC color profile,我個人比較習慣使用Color Control Panel Applet for Windows XP來套用這些設定。

繼續研究...

參考資料
[1] Mr.OH!講座,http://www.digital.idv.tw/DIGITAL/Classroom/MROH-CLASS/oh109/index-oh109.htm

2008年7月13日 星期日

Carryme的土除

看到網友紛紛地為自己的Carryme客製土除,我也廢物利用光碟盒,為老婆的Carryme做了一個後土除,至於前土除...還在「研發」中。

[後視圖]


[測視圖]

自行車維修的重要

上次和老婆騎車到社子島,中途在騎馬場下起大雨來了,我的T2也成了落湯雞。回家之後花了將近兩個小時做了清潔和潤滑的動作,然而在幾次騎車上班往返之後,T2居然開始唧唧叫了,我心想至少也是花了萬把元的車,怎麼會這樣?

接著開始找原因,起先以為是BB出了問題(Ray...我以後再也不會噴Wurth在BB上了,這是個錯誤的示範),可是把鍊條卸離大盤之後,轉動曲柄卻是沒有聲音。後來照著Ray班長的指示,將鍊條和導輪外表用WD-40稍微擦乾淨之後再上Wurth,情況似乎是改善了。

一天上班的途中,沒想到情況又復發了...又出現擾人的唧唧聲。Ray又說可能是導輪需要拆下來潤滑,當天回家我馬上進行「惡搞」(意旨沒有經驗,完全是一股DIY的衝動),卸下兩個導輪之後(Ray後來說可以一次卸一個,弄好之後裝上去再卸另外一個),先是用刷子刷乾淨,然後用布上點WD-40外觀擦拭一下,最後在軸心部分上黃油再蓋上防塵蓋。兩個導輪裝上去之後,問題似乎是解決了...接著另外一個問題是變速器「走精」,鍊條上飛輪最大齒時會有「喀喀」的聲音,後來整個變速器再做調整,出去試騎了9KM,所有的問題似乎是解決了:-)

[7/15] 今天騎車去上班,沒想到又唧唧叫了,看來問題還沒有解決。

這次的經驗給了我很多的心得:
1) 車子再好若不保養也會成為一堆廢鐵。
2) T2的變速器等級不是很高,對我來說已經夠用了,DIY時如果弄壞了也不會太心疼,T2是我的實驗平台,我也更瞭解了T2的用料了。
3) 除了騎車,修車也是很好玩的,這方面也有很多的知識可以學習。(老婆放心,我應該暫時是不會迷公路車了,那先買一些工具如何?)
4) 好的工具是很重要的,雖然這次沒有機會拆BB,可是以後一定會需要的(Ray...不要阻止我)。終於知道Ray為什麼想要一組Park Tool的工具了,上網查了一下沒想到還有賣修車的書「Big Blue Book of Bicycle Repair」。

BB: 根據Park Tool網站工具的說明,BB的英文是Bottom Bracket。

2008年7月6日 星期日

永安漁港綠色走廊

[6/29] 老婆對自行車愈來愈有興趣了,上網找了資料,發現新屋有一條綠色隧道,今天我們於是用4+2+2(Grand Vitara + Birdy Alivio + Carryme)的方式到永安漁港這邊騎單車。

我們由家裡出發先到南崁,然後照著GPS導航的指示,由一高接66號快速道路,沒想到路途比我們想像中的遠。到了永安漁港這邊,我們沒有先進到漁港,而是往雪森林的方向先到堤防。堤防沿著海岸線一直綿延好長一段距離,堤防外側是沙灘、內側是道路,我們到達時停車場和道路早已停滿了車,花了一段時間才找到停車位。

停好了車於是開始組車作業,將Alivio和Carrym展開之後,我們沿著遠離漁港的方向騎。

[Alivio與Carryme]


Alivio和Carryme都是白色的,老婆說這是媽媽帶著小孩出門。

綠色隧道是防風林內側的一條道路,大致與堤防內側道路平行,有好幾段組成,這裡有很多商家在出租腳踏車。綠色隧道沿途有些景點,更有許多攤販,我想應該是很適合全家人出遊的。我們一直沿路騎到福興宮然後折返。

[用枯木搭成的藝術品?]


這個用枯木搭成的建築還蠻特別的,這裡可以看海景。

[Carryme與枯木]


回程時我們騎的是堤防上的自行車道(不確定是否可以這樣稱呼),車道上鋪有灰、黃、紅三種地磚,這邊的視野更遼闊,可以邊騎邊看海景。

[堤防上I]


[堤防上II]


[母子倆又出現了]


我大部分是騎著Carryme的,記得騎著騎著,堤防下的人喊著這車子騎得快嗎?我還一時無法會意那個人是正在向我問問題。

騎到停車的地方,我們再把車子折疊起來,然後開車前往永安漁港。到了永安漁港已經是傍晚了,有很多漁船停靠在漁港,遊客則是大部分都在販賣區,這裡有熱食區、熟食區和生食區,我們則是到咖啡廳用餐。

[咖啡廳]


坐在窗戶旁的位子,窗外朝著海,我們看到了晚霞,而夕陽卻躲在雲的後面。用完餐之後,我們爬上了彩虹橋欣賞漁港的夜景、吹吹海風...

[漁港夜景]


[放天燈]


這還蠻特別的,看到有攤販到這裡賣天燈。